山東聊城茌平區:以法為盾護好老年人“錢袋子”
自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人民法院堅持司法為民宗旨,圍繞打擊重點,加大辦案力度,全力追贓挽損,主動延伸司法職能,全力守護好老年人“錢袋子”。
明確工作方案 確保精準打擊
為確保專項行動及時有力開展,該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曉勇親自部署,成立由立案、信訪、民事、刑事、執行、宣傳等部門參與的工作專班,制定出臺《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依法嚴厲懲處、全力追贓挽損、加強法治宣傳、抓好建章立制等方面的重點工作任務。抽調刑事精干力量組成專門合議庭,對影響大、辦案難度大的案件,由院庭長帶頭承辦,保證案件快立、快審、快判、快執,嚴把案件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法律適用關。
茌平區某村王大爺的兒子在部隊工作。在一場飯局上,王大爺認識了張某。張某聲稱與某部隊的高級領導是親戚,并拍著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證,能幫助王大爺的兒子在部隊提拔。王大爺輕信了張某的話,把兒子提拔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每當缺錢花的時候,張某就以給領導“送禮”“打點關系”等為由,欺騙王大爺拿錢來。三番五次后,王大爺攢的六萬元養老錢便全部被張某騙走,并被其揮霍一空。后王大爺發現蹊蹺,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該院受理案件后,選任審判經驗豐富的刑事法官,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實行獨任審判,從立案到判決,僅用10天時間即審理完畢。最終,法院綜合被告人張某系累犯、認罪認罰等情節,依法作出判決:被告人張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退賠王大爺現金六萬元。
全力追贓挽損 回應群眾關切
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該院積極主動與公安、檢察、金融監管等部門溝通聯系,全面查清涉案財物來源、去向、用途、流轉情況,及時采取強制措施,堅決防止犯罪分子隱匿、抽逃、轉移財產。
該院刑庭與執行局積極配合聯動,將追贓挽損貫穿案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工作合力。尤其在執行階段,做好涉案財物清運、財產變現、資金歸集和財產返還等工作,做到應追盡追、應退盡退、應賠盡賠,窮盡一切措施,幫助受害人挽回經濟損失。
針對轄區養老詐騙犯罪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該院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會商制定打擊依據和操作性強的證據標準,嚴格把握好法律政策界限,依法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對不構成犯罪,但以“養老”為名欺詐老年人的民事糾紛案件,綜合運用民事司法等手段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加大宣傳力度 形成反詐聲勢
“養老詐騙花樣多,讓我細細和你說:雞蛋面條不白領,背后藏著大陷阱;叔叔阿姨叫得親,忽悠您的養老金……”為幫助老年人識別養老詐騙,提高識騙、防騙、拒騙能力,該院精心制作微視頻《警惕坑老騙局 遠離養老詐騙》,用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向老年人揭露“收藏品”“保健品”“以房養老”等多種形式的詐騙手法和作案特點,揭露養老詐騙慣用的“套路”手法,最大限度擠壓“行騙空間”。
今年以來,該院不斷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宣傳,掀起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的宣傳熱潮。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預防養老詐騙宣傳稿件80余篇,并在院機關LED顯示屏滾動播出相關內容,公布舉報電話,發動群眾揭露、舉報養老詐騙違法犯罪線索。
與此同時,該院還組織干警走進公園、走進社區、走進老年人“幸福食堂”,走到人民群眾中去,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手冊、表演順口溜、幫助老年人下載反詐APP,用鮮活生動的案例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法律,增強人民群眾特別是老年人的法治意識,扎實有效地開展了一場“法潤夕陽”的守護行動。(王希玉 刁萌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