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茌平: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先行先試”找新路
2021年12月22日,在聊城市茌平區馮屯鎮薛東村菜農王成金的大棚里,一筐筐綠油油的芹菜讓王成金忙個不停?!斑@一年芹菜價格不錯,掙個七八萬元不成問題?!笨粗飪人2欢嗟那鄄?,王成金表示自己大棚里的芹菜不愁賣。
50多歲的王成金是村里的葡萄種植戶,為在葡萄休棚期再增加一份收入,王成金再次走進村里的“試驗田”,挑選了適合接茬種植的芹菜?!按謇锏男隆囼炋铩镉邪撞?、芹菜、菠菜、油菜等多種菜品。每種菜品生長習性、種植技術、當期市場銷售情況,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成員都清清楚楚?!蓖醭山鹫f。
王成金口中的“試驗田”,是村里2020年新建的70畝蔬菜大棚。在前往大棚的路上,薛東村黨支部書記王正亮向記者介紹“試驗田”的由來。原來,薛東村曾是當地有名的散亂村。2017年,在外經商多年的王正亮臨危受命,回村代理村黨支部書記。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薛東村調整了原本散亂的村“兩委”班子,整頓了村民私搶亂占現象。接下來,如何發展成為擺在王正亮面前的難題。
“村里有種瓜果的傳統,可因為前幾年村內混亂,有干勁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外出務工,村里的老品種漸漸沒了市場。想從頭讓村民把瓜果再‘拾’起來,得靠真本事?!蓖跽琳f,為了闖出一條“致富路”,薛東村于2018年成立黨支部領辦的郝家廟果蔬種植合作社,流轉35畝地建“試驗田”,在村民眼皮子底下試對錯?!拔覀兒献魃绯蓡T負責選品種找技術跑市場,村民也都跟著?!?/p>
王正亮告訴記者,薛東村的底氣來自區里先行先試激勵機制。為進一步挖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帶民致富作用,茌平區從組織、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抽調30多名業務骨干,組建6個“提升助力”專班,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政策,鼓勵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先行先試建“試驗田”,尋找“一村一業”產業振興之路,因地制宜發展村級產業。
“區財政從1000萬元的專項資金中拿出30萬元,作為薛東村集體股份,幫助合作社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鎮上也把‘試驗田’納入新一輪高標準農田改造項目,使其‘田成方、渠相通、旱能澆、澇能排’。鎮上還多次組織村干部和村民到壽光、萊西等先進地區參觀學習?!蓖跽琳f,正是有了上級的關心支持,以葡萄為代表的瓜果種植很快便從“試驗田”走進了百姓家?!坝辛撕谜?,我們新建的‘試驗田’來得更直接,村民選得更自信?!蓖跽琳f,目前,70畝“試驗田”收入已超60萬元。王成金等5位村民也跟著合作社小賺了一把。
“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萬無一失,干不出什么新事業。我們要做的,就是為黨員干部‘闖’的精神、‘冒’的干勁保駕護航?!避萜絽^委組織部副部長許洪強介紹:“干部先干一步,群眾少走彎路。在國家政策倡導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在試錯中找新路子?!?/p>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茌平區把“推動鄉村振興,做實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農村黨支部評星定級的加分項,根據合作社業績,分別對領辦的黨支部和村干部進行正向激勵,讓干得好的黨支部和干部“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同時,區里還把干部在推進產業發展中處于公心、民主決策基礎上的探索創新,納入容錯糾錯和澄清保護機制,鼓勵干部放開膽子去闖。
一時間,“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越來越多。洪屯鎮洪屯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嘗試葡萄種植,2年換了3個品種的砧木,2021年終于迎來大豐收,帶動村里建起48畝高品質葡萄種植基地;菜屯鎮成立新村聯社,憑借當地豐富的木屑資源嘗試種植350畝赤松茸,不僅拉長了原有的木業加工產業鏈條,還帶動千名農民致富。截至目前,茌平區已有32個村進行了先行先試種植試驗,形成葡萄、獼猴桃、赤松茸、羊肚菌、火龍果、水果玉米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3000余畝,畝產效益均突破萬元,全區“三品一標”農產品增至195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達到50個。(孫亞飛 劉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