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濱州市第十次代表大會舉行,確定建設“更高水平富強濱州”奮斗目標。濱州以“敢闖敢試、善破善立”的改革精神,推動各項事業實現“從0到1”的破冰、“從1到N”的躍升。
1月9日,記者從濱州市委宣傳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濱州市將掛牌成立濱州市體育醫院,優化縣級以上主城區“10分鐘健身圈”布點,完成1000個村健身設施提檔升級等,推動全市群眾健身活動開展。
近日,2022年省級知識產權發展資金預算統籌支持知識產權保險扶持項目發布,濱州市爭取到補助資金175.47萬元,占全省的六分之一,規模列全省第1位。2022年以來,濱州市全力推進知識產權保險工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安排專人負責跟進,組織10余家駐濱保險公司,最大限度爭取優惠政策對知識產權保險的扶持,并建立定期調度機制,每周定期調度。
2023年,濱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將重點聚焦“九大領域”開展。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深化基礎設施“七網”建設,接續謀劃10個以上“十四五”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支撐性、引領性項目,建立全市支撐性重點項目庫。
“城市更新”攻堅突破行動,堅持人民城市共建共享,高質量編制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城市更新規劃,全力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吧鷳B濱州”攻堅突破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本報濱州訊 近年來,濱州市市場監管局不斷提升全市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濱州市建立完善了以“群眾點、部門檢”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常態化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食品抽檢的靶向性和有效性。
本報濱州訊 12月26日,濱州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亮出2022年經濟工作成績單:3批134項政策清單,落實減稅降費政策112億元,經濟大盤實現穩中向好。低效無效資源資產加速盤活,閑置十幾年之久的101總部基地項目重新啟動,主城區打通“斷頭路”15條,大批“沉睡資產”變為“創富活水”。
本報濱州訊 近日,濱州市不可移動文物資源調查工作結束,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70處。保護、傳承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化遺產,豐富全市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量。今年4月,濱州市啟動全市不可移動文物資源調查,調查歷時8個月,范圍涉及濱州市1市2區4縣境內地上、地下各類不可移動文物,時間節點涵蓋各個歷史時期,尤其以挖掘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文物資源為重點,調查內容涉及黃河流域文化遺存、近現代工農業文化遺產、革命文物以及其他反映本地域特色的不可移動文物。
本報鄒平訊 近日,記者從鄒平市了解到,該市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市域城鎮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7%,高出全省5.41個百分點。鄒平市還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實施縣城能級品質“雙提升”行動,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推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
近日,在某知名大學獲博士學位的張飛,成功簽約進駐山東濱州沃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華”),這是“沃華”近年來引進的第7位博士。山東海逸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鈺,是在濱州市成長起來的國家級領軍人才。
濱州市積極推進實施清潔取暖,被列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2022年度共完成12.8898萬戶清潔取暖改造,完工率105.42%,工程全部完成驗收調試,達到使用條件。今年,濱州市將清潔取暖改造作為“12197民生實事”重要任務,組織各縣(市、區)全面摸排情況,充分結合地方實際和能源結構,遵循“宜熱則熱、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生物質則生物質、宜其他清潔能源則其他清潔能源”的原則,實施復合供能、多能互補、清潔用能。
堤潔岸綠,水鳥翩翩起舞,這是無棣縣今年開展朱龍河美麗幸福示范河湖建設工程帶來的新變化。朱龍河是無棣一條骨干排澇河道,當地高度重視美麗示范河湖創建工作,沿線54名縣鎮村級河長履職盡責,對2020年完成清淤疏浚工程后的坡頂棄土進行平整,河坡上的雨沖溝進行回填,邊坡整理,河道邊坡撒播植草,形成一條集觀賞、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城鎮田園生態長廊。
市民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提交或將協商議題建議直接郵寄至濱州市政協研究室(郵箱:bzzxyjs@163.com)。濱州市政協對征集到的議題,經篩選、研究,擇優納入2023年市政協協商工作計劃。
11月18日起,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在濱州市111家公立醫療機構落地執行,面向患者銷售中選藥品。以治療肝癌的一線靶向藥品侖伐替尼膠囊為例,集采后每粒平均價格從108元降到18元;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每粒從平均20.5元降至1元。
行政機關發生行政錯案并被追究過錯責任的,當年年度法治建設考核單位不得評為優秀等次,有關責任人不得評為優秀或者先進個人。濱州市出臺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能力提升、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案件分析報告、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等一系列制度,不斷提高司法行政工作保障能力。
近日,無棣縣佘家鎮眾達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金絲皇菊喜獲豐收。近年來,佘家鎮堅持以“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種植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走出了一條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近日,記者從濱州市教育工作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市始終將教育事業作為“榜首民生”,強引領、定思路、重保障,教育資源“擴增培優”,十年來,教育經費總投入超過500億元,真正讓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群眾。
近日,濱州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城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大力發展以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資源為依托的生態旅游、科普研學、休閑康養等綠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5%,去年達到287.3億元,占GDP比重由9.5%提高到10%,稅收占比由70.7%提高到75.2%,財稅質量明顯提升。全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相互交融,擦亮“智者智城”城市品牌。
本次大賽中,由來自全省各地市縣區的20個小品新作參賽。山東省小品新作大賽是全省影響最大的曲藝活動之一,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屆。本場大賽既是一場小品藝術的大比拼,也是一場高水平、高質量文藝盛宴的精彩展示。
為進一步落實食用農產品市場開辦者和入場銷售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提升食用農產品管理水平,實現來源可追溯、記錄可留查、去向可追蹤。在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工作中,濱州市還推行食用農產品(水產品)合格證制度,累計開具合格證142萬張。
上古先民結繩記事,伏羲氏結網捕魚,繩與網一直伴隨了人類文明的演進。進入新世紀后,李莊鎮繩網加工企業開始大量采用新型設備,迎來了“第一次機械革命”,產業集群初見雛形。
“誰追責問責、誰負責容錯”,責任追究機關在追責問責工作中,主動核實責任追究對象是否具有容錯情形,對符合條件的,同步啟動容錯程序。去年以來,全區共實施容錯糾錯7起,涉及7人;為6名干部澄清正名;對55名受處分處理人員開展回訪教育。
梳理73項科技創新主要指標,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118項,設立6000萬元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和人才發展資金,建立招才引智“1+3”幫包責任制……為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含量,博興縣啟動科技創新三年行動。
(談媛)94公里黃河穿城而過,126公里海岸線蜿蜒流長......提起濱州,人們往往知道它依河傍海、底蘊深厚,殊不知,濱州也是一座工業厚實的制造強市。說到綠色智能,除了鋁制家具,在愉悅家紡的居家世博館的沉浸式體驗,更是讓記者眼前一亮。
“經過前期調研,我們發現醫院的口腔科門診量較大、單個患者就診用時長,所以首先在口腔相關科室開展了‘錯時門診’。如今,濱州市已有19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46個科室開展“錯時門診”試點,累計惠及患者近2萬人次。